为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中国一直在不断完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比如近期财政部等多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和《关于深入推进大江大河干流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的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
7月18日,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人民日报发表《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快“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一文,其中提出在上述新政之下,将切实抓好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四大重点任务,其中首项任务是深入推进大江大河干流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
蓝佛安表示,按照《实施方案》,落实动态调整、分步到位的总体安排,中央先在长江、黄河干流建立统一的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从空间、时间两个维度,依据各省份水质变化等情况,科学界定流域省份责任和义务,按统一规则明确各省份出资或受偿金额,奖励流域保护治理“优等生”,引导全流域广泛参与,切实提升机制建设水平和运行效率。
上述《实施方案》推出统一核算补偿资金等5项举措,以推动2027年建成并能稳定运行的长江、黄河干流统一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基本建立主要一级支流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是生态受益地向生态保护地给予补偿的激励性制度安排,有利于推动地区之间成本共担、效益共享、合作共治,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路径。
根据财政部数据,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4个省份建立了30个跨省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蓝佛安表示,根据政策实施效果,适时将其他重点流域省份纳入实施范围,确保到2035年,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干流及其重要支流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现全面覆盖。
根据上述文章,下一步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第二项重点任务是深化省际间重点流域补偿机制建设。
蓝佛安表示,中央各相关部门从流域系统性、完整性出发,加强协同联动和数据共享,强化对地方的指导,及时监测、跟踪和督促各项工作,协调解决有关问题,适时开展机制建设情况评估,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中央财政进一步完善奖励政策措施,安排资金对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运行时间长、清算补偿额度大、工作质效高的省份给予奖励。地方要切实担起落实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的主体责任,在中央统一机制基础上,选择具备重要生态服务价值、受益主体明确的流域,自行拓展和深化既有两两协商机制,确保到2027年,基本实现省内重点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全覆盖。”蓝佛安称。
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江苏、福建、四川、云南等省实现了省内重点流域补偿机制全覆盖。不少地市积极探索开展市内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部分已延伸至乡镇层面。
根据上述文章,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第三项重点任务是拓展丰富补偿机制的形式和内涵。
蓝佛安表示,坚持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统筹,多元拓展,不断丰富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内涵。补偿指标上,鼓励缺水地区将水量纳入补偿考核范围,水质、水量相对稳定地区可因地制宜将水生态指标纳入补偿考核范围。补偿标准上,鼓励地方先行先试,开展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和实现机制,探索将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结果、生态产品实物量及质量作为补偿标准的参考依据。
他表示,补偿形式上,推动从财政补偿向市场化补偿拓展,鼓励地方通过联建生态产业园区、技术援助、智力支持、定向人才培养等丰富补偿方式。补偿要素上,鼓励先行先试,在流域开展补偿机制建设基础上,因地制宜在森林、草原、湿地等其他生态要素上开局破题。
目前其他领域横向补偿稳步推进。有的地区探索以森林覆盖率为指标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引导增绿空间有限的区县以经济补偿的形式向其他区县购买森林面积指标等。
根据上述文章,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第四项重点任务完善基础研究支持。比如深入开展流域生态保护补偿相关技术研究。加强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监测支撑能力建设,健全调查体系和长效监测机制,加快推进水生生物资源和环境本底调查等。
智慧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